“鳳翔蔥姐”致富經
發布時間:2021-12-07 14:33來源:寶雞市農廣校
在陜西省寶雞市,一提到種植大蔥,人們就會提起一個名字——“鳳翔蔥姐”,遠近聞名的“蔥姐”就是寶雞市鳳翔區糜桿橋鎮西白村的張紅娟。張紅娟,是寶雞市高素質農民,少年時就跟隨父輩的創業腳步,活躍在鳳翔建材和農業園區。她開過白灰廠、當過建材銷售員、搞過電商平臺、開過火鍋城。但有深深的土地情結的她,卻從來沒有放下對土地的迷戀,2013年,她在鳳翔縣寺頭村流轉土地50多畝,成立了鳳翔縣寺頭田園果蔬專業合作社,開始了自己的“種地”生涯。
剛開始她嘗試種植過多種蔬菜,都因為技術等原因失敗了。但張紅娟堅信只要不怕苦,不怕累,就不怕不成功。她沒有放棄,在山東、江蘇、成都、西安等地四處考察學習,最后認準了大蔥產業。確定產業后,她聘請了專門的技術顧問,向專家請教,向種植大戶學習,通過不斷摸索,夜以繼日的摸爬滾打,不斷提高自己的作務水平和市場銷售能力,慢慢的,她的大蔥產業有了一定起色,形成了初步的規模。
“人生就像蔥一樣,蔥白甜,中間辣,蔥尾苦?!睆埣t娟說。 2015年,剛剛稍有起步的她就又遭遇了市場低迷,后半年,幾位合作伙伴經受不住考驗,紛紛退出,她又一次面臨人生的考驗,要強的她再一次咬著牙堅持了下來。她沒有退縮,更加忙碌起來。她以合作社為家,起早貪黑帶著工人們在地里干活,施肥、除草、田間管理,特別是在育苗、栽植、收獲等勞動比較密集的季節,更是披星戴月、廢寢忘食。就這樣,汗珠摔成了八瓣,不分晝夜辛勤在土地上耕耘,經過8年不懈的努力,終于成功完成了大田人工栽植轉向大棚育苗、機械化種植的現代化轉型,在鳳翔區田家莊鎮寺頭村建成年栽植面積300多畝、年產值150多萬元的大蔥基地。
致富不忘鄉親們,張紅娟主動兼職義務技術員,帶動周邊20多戶農戶發展大蔥種植和銷售。在脫貧攻堅中,她發揮合作社的就業優勢,先后吸納10戶貧困戶就業,同時帶動有條件的貧困戶種植大蔥,大大提高了貧困戶收入。她的寺頭家園果蔬合作社被田家莊鎮黨委、政府評為2020年度脫貧攻堅“優秀農村新型經營主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