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金萍是北京市農廣校延慶分校的一名園藝專業老師,她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,深深扎根在農村這片沃土,活躍在延慶農技推廣的一線,延慶的15個鄉鎮都留下了她的足跡。通過開辦農民田間學校、中專班、培訓班等方式,辛金萍帶領延慶農廣校的教職工為廣大農民傳授園藝技術,積極提升農民綜合素質,為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探索致富之路。
俯身沃土率先作示范
開辦農民田間學校之初,辛金萍每到一個地方,都會向村里申請一塊試驗田用于農民田間學?;顒?。在廟梁村的農民田間學校第一次進行冬季大樹涂白防凍工作時,專家講完后,學員們都立著不想動手操作。有的學員看熱鬧,有的學員不愿學,還有的學員不想出力??吹竭@種情況,辛金萍毫不猶豫地拿起刷子就去干。涂料濺到了她的衣服上、靴子上、手套上,她絲毫不在意,仍然認真地干著,還和大家調侃:“自己平時干活少,不會干,樹沒涂白,先把自己涂白了!”農民是淳樸的,實在不忍心讓美女老師一直這樣自己干下去,有一個學員帶頭跟著干了,后面的人全都參與進來。村干部也說:“辛老師,以后這臟活累活您不用親自動手,指揮大家伙就行?!?/font>
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需要一年四季跟進田間的管理,辛金萍不怕臟不怕累,夏季頂得住酷暑,冬季耐得住嚴寒。無論是挖地、環剝還是夏剪、冬剪、打藥,她都堅持在教學活動中第一個去操作。她通過實踐掌握每次活動的重點、難點,幫助學員進行技術的積累和總結。每次活動前,她都會引導大家對上次活動進行總結回顧,讓大家真正掌握每一個技術要點。
立足學校送技術
辛金萍曾擔任多個農民田間學校的輔導員,不同學校涉及的課程不同。她及時了解每個學員存在的技術問題,把農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,自己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,自己解決不了就請專家幫忙,一個專家解決不了,就多問幾個專家,直到幫助農民把問題解決了。
四海椴木溝一個學員家的板栗長得旺盛但一直不結果,在專家指導下施用了硼肥,當年就結出了果實,農民心里樂開了花。一個大爺家的葡萄年年春天出問題,大爺以為自家的葡萄是得了什么怪病,說是北京專家來了也沒解決。辛金萍同鄉土專家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研究,最終找到了答案,原來是根莖部分防寒厚度不夠,凍傷了根莖導致的病害。困擾大爺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,辛金萍也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。
園藝技術具有周期性,不是立竿見影,要想讓農民朋友信服,就必須得有足夠的耐心。辛金萍剛做舊縣鎮米糧屯村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工作的時候,本村農民對蘋果栽培管理采用的還是低密度種植的傳統管理模式,蘋果10年才能有產量。個別農戶雖然使用了中密度種植,但是采用的還是傳統的疏密分層型的修剪方法進行管理。在辛金萍的帶動下,農民田間學校推廣中、高密度蘋果栽培管理技術,利用紡錘型、主干型的修剪方法,并以試驗田和參照對比的方法進行操作。最終通過實踐證明,新的蘋果種植栽培技術具有周期短、產量高、見效快的明顯優勢。三年后,試驗田碩果累累,用實踐證明了科技的力量。掌握了技術的農民成立了修剪隊,為本村的果園進行修剪,也在延慶地域內進行修剪和技術推廣。
結合實際探索新路
在辛金萍老師主講的一次插花課上,農民學員和她閑聊:“插花是很好,但我們學完了卻不好賺錢,老師能不能教一門在家就能賺錢的課程?”聽到學員的話,辛金萍記在了心里。
2014年辛金萍參加了中國壓花協會在北京召開的年會,也正是這次會議,啟發了她:要利用壓花技術引領村民做點什么。
既然有了目標就應該行動起來,辛金萍開始著手研究。為了讓自己的技藝提升更快,能更好地教給農民,她廢寢忘食地開始了準備。早上四五點起床就開始采花壓花,晚飯之后再做兩三個小時的植物畫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她的植物畫技術有了長足進步,相關課程也基本成熟。不久之后,在延慶區農廣校的大力支持下,開設植物畫課程的同時,在延慶的十五個鄉鎮都進行了推廣。
辛金萍的學生們如今已經能夠獨立開發產品和設計植物畫DIY體驗包,每年她帶領學員參加延慶各種展示活動。她讓當地人了解植物畫、喜歡植物畫、會做植物畫。舊縣鎮的張姐沒有參加過社會工作,通過學習植物畫,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。她的作品頻繁獲獎,購買她的作品的人越來越多,她被延慶井莊小學聘為課外輔導教師,教授小學生制作植物畫?!拔腋械阶约汉鸵郧安灰粯恿??;ㄊ敲赖?,植物畫是美的,認識辛老師是美麗的緣分,”張姐說道。
隨著植物畫的推廣,辛金萍也帶出了一個植物畫推廣團隊。2018年延慶區文明辦邀請她們團隊為區榜樣人物制作植物畫獎狀;2019年團隊的植物畫在延慶博物館展出并被收藏;2019年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延慶特色月中,辛金萍兩次作為主講嘉賓應邀參加“與延慶同行”論壇活動,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。2018年她的植物畫作品《冰雪盛會》在延慶手工藝品創意大賽中榮獲金巧獎,作品《百花齊放迎世園》參加韓國國際大賽榮獲銅獎。眾多獎項和活動讓她感到自豪,但更令她欣慰的是社會對植物畫的認可,也為身邊的父老鄉親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。
培育農民成摯友
辛金萍性格溫和,待人熱情,具有很強的親和力。她和學員們總是親如一家人。她的課堂總是一團和氣,大家都會圍著辛金萍認真學習和活動。有一次上課時,一位女學員抱著剛滿周歲的孩子來上課,辛金萍幫忙抱孩子,讓她記好筆記。剛接過孩子,就尿了她一身,學員感到非常不好意思。正值冬天,衣服雖厚,但都濕透了,她沒表現出一點不高興,反而安慰學員不要介意,幽默地說:“老師實交(澆)、實交(澆)”。她的確是一位實交的老師,學員們都能感受到她的平易近人。
教育不是萬能的,但是沒有教育是萬萬不能的。成人中專班學員中以婦女居多,她們積極地參加中專班學習,希望通過學習提升自己。辛金萍感到不能辜負她們的期望。但是課堂上知識的學習是有限的,能力的提升和自信心的培養才是關鍵。每節課前辛金萍都會和相關任課老師協商好,組織安排學員在課堂上發言、總結,培養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、增強她們的自信心。班級也會組織演講、參觀、競賽等各種形式的活動,提升學員的能力。經過三年中專班的學習,學員們不僅變得敢說話、會說話了,也比以前更有信心了。2017年延慶區人保局通過考試招鄉鎮和村里的養老助殘員,辛金萍曾教授的幾位學員參加考試,都被錄用了。中專班還有很多學員都在村里擔任著重要的職務,為鄉村建設貢獻著她們的巾幗力量。
總結提升當示范
一個人的優秀是因為有一個優秀團隊。在農民田間學校教學模式的基礎上,延慶農廣校推出“雙師合作教學模式”的研究,該模式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,充分發揮學員作為課堂主體的力量,學員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,能力得到提高,素質得到全面提升。因為教學成果顯著,引來同行的關注,學校多次派辛金萍來承擔各種形式的公開課。先后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干事、國務院秘書處干部、新西蘭教育家、北京市副市長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骨干教師走進她的課堂。同時她還應中央農廣校,北京、山東、湖北、遼寧等地農廣校的邀請前去授課,她的教學得到了省內外眾多同行的認可。
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辛金萍二十幾年如一日,長期奮戰在農業技術推廣的第一線,把實踐論文寫在了農村這片廣闊的大地上,為廣大農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技術,也為村民增收致富探索了新路。作為一名農廣戰線的老師,辛金萍深知農民教育培訓事業任重而道遠。她將繼續奮戰在一線,為更多農民送去知識和希望。